當沖交易大全-好書推薦及心得分享

書名:當沖交易大全

作者:Jake Bernstein

     作者先定義當沖,認為當沖是指部位建立與結束的時間,皆落在交易最活絡的相同時段內。要避開交投冷清的時段內交易,由於市場流動性不足,不只很難取得理想價格,買賣時機也不容易掌握。此外,也建議當沖者應該專注、專精於少數幾個市場,而且這些交易對象彼此之間最好不存在顯著的價格關聯,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。

      當沖的商品對象則選擇成交量大的市場及商品,譬如股票的10天平均成交量應超過1000萬股、外匯市場則挑選成交量最大的貨幣組合、期貨市場則要每天成交量至少超過2萬口合約,才適合從事當沖。

       交易的系統須具備三種性質:

1.交易系統必須合理,必須符合邏輯。

2.交易系統必須全然客觀。

3.系統相關法則必須能夠被執行。

    作者建議可以把研究的重點擺在下列各項:

1.研究與發展精確性相對不錯的時效工具。

2.強調風險管理方法,包括損失的限制。

3.發展與執行利潤最大化策略。

4.進場方法必須客觀,至於出場,則應該保持一些彈性。

5.提升交易的客觀性與穩定性,培養各種交易技巧。

6.如果採用電腦化交易系統,務必要瞭解自身系統的限制,還有相關交易所需要的保證金額度。

 

STF交易模型

     作者推薦STF方法,S代表「架構」,T代表「引發訊號」,F代表「跟進程序」。架構是指相關市場的某種或某些特殊型態,也就是交易者本身認為可靠或可信的任何型態。架構本身並不是採取行動的訊號,它們只代表有可能會出現交易機會。除非後面出現「引發訊號」,否則還是不能採取行動。「引發訊號」也就是時效指標,時效指標必須配合先前發生的架構,才能發生用途。時效指標有非常多種,可供挑選者包括移動平均、甘氏角、艾略特波浪分析、相對強度指數、動能、隨機指標…等。引發訊號也需要特別定義清楚,尤其是在商品價位的部分。「跟進程序」則屬於整體結構的虧損管理與利潤最大化部分。

    

當沖:採用移動平均

     作者不建議當沖者採用移動平均系統(不論是收盤價穿越,或兩條移動平均的穿越)。移動平均為主軸的交易系統雖然有多種變形,但絕大多數都不具當沖的獲利能力。可是,移動平均系統如果採用盤中高價與低價(移動平均通道)分別計算壓力與支撐,則運用上有相當大的潛力,前提是要配合獲利目標、停損、風險管理和獲利最大化策略。

 

當沖:藉由移動平均通道計算支撐與壓力

     移動平均通道(MAC):作者採用盤中高價和低價的移動平均,以此做為交易架構,然後配合Williams AD的承接/出貨指數(簡稱WAD),使用WAD的57期移動平均做為引發指標,WAD屬於價格變動指數,可以在網路搜尋其用法。MAC具有一些特殊性質:

1.當行情處於上升趨勢,MAC可以視為下檔支撐。換言之,每當價格回檔到通道下緣(低價移動平均,MAL),跌勢通常都會獲得支撐。

2.反之,當行情處於下降趨勢,MAC可視為上檔壓力。換言之,每當價格反彈到通道上緣(高價移動平均,MAH),漲勢通常會遭逢壓力。

3.價格線型如完全向上超出通道,代表當時的行情明顯偏多。

4.價格線型如完全處在通道的下側,代表行情趨勢明顯偏空。

     以下簡單說明MAC方法的程序與法則:

*盤中高價採用10期簡單移動平均(MAH)。

*盤中低價採用8期簡單移動平均(MAL)。

*如果有2支線型完全處在盤中高價10期移動平均之上,代表買進架構。

*如果有2支線型完全處在盤中低價8期移動平均之下,代表賣出架構。

*買進架構必須得到引發訊號的確認:威廉斯AD(承接/出貨指標)必須向上穿越其57期移動平均。

*賣出架構必須得到引發訊號的確認:威廉斯AD(承接/出貨指標)必須向下穿越其57期移動平均。

*2支線型之型態,以及威廉斯AD穿越訊號,兩者的發生時間,不考慮前後順序。先發生者視為交易架構,後發生者視為引發訊號。

*買進引發訊號出現之後,即代表行情處於上升趨勢,當沖者可以在通道下緣(支撐)買進。

*賣出引發訊號出現之後,即代表行情處於下降趨勢,當沖者可以在通道上緣(壓力)賣出。

     至於當沖通常可以採用10分鐘或20分鐘走勢圖;究竟如何選擇?基本上取決於價格波動程度,以及個人對於交易頻率的偏好。但是請記的,時間架構越短,波段交易方法所能夠實現的獲利潛能也越有限。

      作者認為MAC方法配合利潤最大化策略,應該將每筆交易分為3等份。第一份結束於獲利目標。第二份採用追蹤性停止策略,鎖定75%的最大帳面獲利。最後一份的停止價位設定為損益兩平,也就是當初的進場點;趨勢如果反轉或交易時段結束,這個部位也要出場。

 

當沖:動能與MACD

     動能(Momentum)指標的計算很簡單。今天的2天期動能,是把今天收盤價減掉前天收盤價;同理,今天的X天期動能,就是把今天收盤價減掉先前第X天收盤價。動能屬於變動率指標的一種,顯示趨勢力量(強度)的變化程度。作者特別提示幾點:

1.價格上漲而動能下降,通常代表行情即將做頭。

2.價格下跌而動能上升,通常代表行情即將打底。

3.價格與動能之間的多頭背離,意味著底部即將產生。

4.價格與動能之間的空頭背離,意味著頭部即將產生。

    作者將MACD運用於動能方法中,將MACD所需要設定的三種參數:FAST、SLOW與AVERAGE。將三者分別設定為9、18與1。依照之前的介紹方法,用MACD取代其中的動能指標,尋找多頭或是空頭背離型態,以及搭配追蹤性停止策略。

 

利潤最大化策略

     重點節錄如下:

1.利潤最大化策略是當沖交易成功的要素之一。

2.部位永遠要設定停損,停損設定應取決於交易方法,而不是個人財力或意願。

3.盡快把停損調整到損益兩平位置,完成第一道獲利目標,即脫離危險區域(危險區域是指部位進場到第一道獲利目標,之間所投入的時間和金錢)。

4.最好採取分批出場的方法。

5.把部位劃分為3、4部分。

6.採用移動平均停止策略或拋物線停止策略。

 

錯誤&致勝行為

    錯誤行為:

1.未採用客觀的利潤最大化策略(作者建議三等份)。

2.缺乏組織能力。

3.收聽或收看新聞(要懂得運用新聞事件來創造賺錢機會,若是會有情緒性影響應避免)。

4.不採用客觀的交易方法。

5.指標過多,太多分析(成功的關鍵是專精)。

6.起始交易資本不足。

7.同時介入太多市場。

8.風險不夠分散。

9.沒有充分瞭解交易指令的性質。

10.觸犯草率而嚴重的錯誤。

11.衝動的交易(不是依據交易方法所進行的交易)。

12.交易太頻繁。

13.停損太緊密(停損程度應該取決於交易方法與行情波動的程度)。

14.交易市場的風險太高。

15.為了避免認賠而建立價差部位。

16.造訪聊天室(勿聽信小道消息)。

17.無法承受連續6筆失敗交易。

18.變更時間架構,以便找到想要的答案。

 

     致勝行為:

1.秉持明確的交易模型(架構—引發指標—跟進策略),搭配利潤最大化策略,盡快脫離危險區域。

2.充裕的交易資本,只投入50%的資金於市場,剩餘50%防範未然。

3.試過才用(任何方法都必須符合自己的交易風格與資金能力)。

4.採用完全客觀的法則,否則一定會失敗;絕不做任何主觀解釋。

5.至少要同時交易3個不相關市場,但最多不要超過15個市場。

6.部位允許分批出場(分成3批)。

7.對於新的交易方法,要等到至少連續發生3筆失敗交易,然後才開始使用(比較不容易打從一開始就碰上連續失敗的期間)。

此心得為:林 煒 宬 證劵、期貨雙分析師分享

(好書需要大家來支持,若覺得此書很棒)

(請大家多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原著喔!)

 

文章標籤

元大期貨阿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