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贏家的21週全記錄-好書推薦及心得分享

書名 : 交易贏家的21週全記錄   

作者:Peter L.Brandt

       作者是利用走勢圖進行交易,他認為走勢圖具備許多優點,包括:

*顯示市場趨向

*時效判斷機制

*設定合理的進場點

*衡量風險程度的工具

*設定合理的獲利目標

*決定風險-報酬關係

       作者完全利用價格走試圖進行交易,他希望大家能記住六個要點:

1.想要取的穩定的商品交易績效,關鍵不在於尋找某種神奇的進場方法。

2.想要擁有穩定的商品交易績效,關鍵在於札實的風險管理。

3.成功的交易,是一種不斷重複、週而復始的程序;交易者必須秉持著最嚴格的紀律,以及最大的耐心。

4.交易涉及的人性成分非常重要,想要穩定而成功的從事金融投資活動,必須瞭解如何管理恐懼、貪婪…等情緒。

5.長期而言,即使有半數以上的交易發生虧損,整體交易仍然得以獲利。對於任何單筆或一系列交易,「過程」的重要性超過結果。

6.圖型排列判讀並不是魔術,只不過提供一種交易程序的架構。

 

      作者提出「要素交易計畫」作為本書的架構。

 

 

     要素交易計畫的操作步驟如下:

1.辦識週線圖上明確的價格排列,以及日線圖上的對應排列,根據明確的技術分析界定的型態,尋找每年最標準、最適合交易的十個排列。

2.週線圖上的價格型態一旦確認之後,在部位即將完成之前,預先建立部位(預先建立長期部位,取得成本低且停損容易拿捏,但勝算機率可能不高)。

3.當相關型態完成而價格突破後,擴張部位的信用規模(在賺錢的部位加碼)。

4.週線圖價格型態引發的趨勢如果很顯著,根據隨後發生的較短期連續排列,試著進行加碼。

5.對於所追蹤的市場,每年試著尋找最適合交易的2、3個日線圖價格型態。

6.當價格穿越型態邊界而進行突破時,建立相關部位。

7.在較短期的時間架構上(2、3天),根據歷史案例謹慎挑選勝算最高的價格型態。

8.設定合理的停損,每筆交易承擔的風險程度,不該超過帳戶淨值的0.8%或1%。

9.獲利部位應該盡可能聽任發展(可採用ART真實區間停利或是追蹤性停利法)。

 

CH2.建構交易計畫

   作者認為某些人不適合從事商品、期貨交易:

1.當日沖銷者(交易成本若太高就不符合效益)

2.隨時查核帳戶餘額的人(過分關心帳戶價值,其市場判斷勢必受到影響,結果會傾向於採用防禦策略。防禦策略在商品、外匯市場絕對不適用。要在商品市場獲得成功,雖然必須引用適當的資金與交易管理策略,但交易過程必須把注意力完全擺在交易本身,而不是帳戶淨值。)

3.情緒化的人

   執行「要素交易計畫」(或任何市場交易操作)需要具備兩個條件:

1.交易資本充裕,足以因應長期間的交易不順利。

2.有能力管理情緒,使交易準則或方法不至於受到影響。

 

    至於在風險管理上,原則上,任何特定一筆交易承擔的風險,都不得超過整體交易資本的1%,最好是在0.5%左右。交易過程中,你的注意力主要是擺在如何尋找成功的交易機會?或擺在虧損交易的管理上?想要獲得穩定的成功,風險管理的優先性應該高於尋找交易機會。

 

CH3.尋找交易機會與交易詞彙

   想要在金融交易市場獲得穩定的成功,應該採用一套涵蓋所有必要層面的完整計畫。交易程序很重要,交易者需要預先考慮交易投資活動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。

   何謂交易機會?辨識方法有無數多種。重點是交易者必須知道,什麼是交易訊號、什麼是可交易機會、什麼是正確時機。

     作者將資金額度區分為交易單位與部位單位。固定的交易單位對照一定的風險比率,部位單位則是在不同時間、不同價位分批建立。但特別強調,絕對不會加碼虧損部位;唯有當既有部位處於獲利狀態,才會加碼。即使是分批建立部位,但整個部位承擔的風險,仍然不得超過帳戶淨值的1%。

       交易訊號:作者的交易訊號完全是依照盤勢做判斷,簡單的介紹如下。

1.突破:所謂有效的突破,行情應該穿越用來界定型態邊界的最近高點或低點。最好的狀況下,希望能看到行情穿越已完成型態邊界的最高價或最低價。

2.冰線:這是支撐壓力互換的觀念,當跌破支撐時,支撐已變成壓力,就是作者所謂的冰線。

3.脫序走勢:若是某天的盤中價格可能顯著穿越既有的型態界線,但很快又折返回到界線之內。作者認為型態界線沒有必要因為脫序走勢而重新繪製。

4.假突破:假突破不同於過早突破,後者最終會發生相同方向的真正突破,但假突破隨後會導致價格發展為更大規模的型態,或乾脆朝相反方向突破。突破如果不是真正的突破,通常都會造成交易操作上的重大困擾。作者會在最初的突破走勢發生之後,價格只要顯著折返到先前型態排列之內,就會放棄稍早根據突破走勢建立的部位。

5.水平狀或對角狀的型態:作者偏愛水平狀型態,譬如:矩形、上升三角型和頭肩排列等。對角狀的型態,比較容易出現過早突破或假突破。

6.最近交易日法則:這個部分是要素交易計畫設定部位起始停損的主要方法。主要是根據突破當天的最高價或最低價,做為部位的防護性停損點。

7.重新測試:型態最初突破之後,價格經常會重新折返,測試原先的型態邊界,測試時間可能長達數天或一個星期。這類的重新測試是屬於正常現象,交易者不需要太擔心,前提是折返走勢不該顯著貫穿冰線(支撐壓力互換線)。

8.目標價位:原則上,由突破點衡量的目標價位,其幅度起碼應該是先前價格型態的高度。多數情況下,作者會在預定目標獲利了結(全部或部分)。請注意:關於這方面的衡量,當然不能保證行情一定會達到目標價位。交易者隨時要注意行情發展,走勢可能在價格到達目標之前就耗盡動力。

9.追蹤性停止法則:這套法則藉由三天走勢來執行:創新高/新低日、架構日與引發日。架構日是指價格創新高(創新低)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,其收盤價低於創新高(高於創新低)當天的最低價(最高價)。若是多方部位價格跌破架構日的最低價,停止點遭到引發(引發日)而出場。

  1. 10.      強勁走勢:趨勢只要夠強勁,往上的趨勢,任何一天的收盤價位未低於前一天的最低價:往下的趨勢,則是波段高點持續下滑。

總結:

1.金融交易需要仰賴一套有組織的方法擬定重要的決策,譬如:交易哪個市場?什麼時候進場?如何設定停損?如何出場?信用擴張倍數如何?

2.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,交易計畫必須蘊含這項假設。

3.傳統圖型理論可以作為交易計畫的建構基礎。

4.成功的交易計畫必須明確界定市場行為與交易行動。

 

CH4.完美的價格型態

      作者闡述許多技術線型的價格型態,這些與其它闡述技術分析的書差異不大,我將作者特別提出來說明的部分再詳列出來。

頭肩頂排列:具有三種性質

1.頭肩排列通常是反轉型態:這種情況下,排列發生之前,應該要有可供反轉的趨勢存在。

2.左肩與右肩必須有彼此重疊的部分,而且重疊的部分越多越好。如果左肩與右肩沒有重疊,那就不是頭肩型態。

3.在涵蓋期間與價格幅度方面,兩肩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對稱。

最後:關於頭肩排列的頸線,作者比較喜歡水平狀或朝預期突破方向傾斜的頸線;換言之,不喜歡頸線向上傾斜的頭頸頂,或頸線向下傾斜的頭肩底。

    對於價格型態的結論如下:

1.交易者必須明確瞭解何謂理想的價格型態(如何定義?)。

2.適合交易的價格型態不會每天都有,通常都要花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醞釀和發展(可考慮不同市場交易,機會較多。)。

3.培養耐心,耐心等候市場表達自己的意圖。

4.交易者看到潛在的價格型態,往往會迫不及待想要進場,但市場通常會顯示適當的進場時機(可經由指標或價格確認)。

 

CH5.要素交易計畫的運作方式

    

 

     觀察價格走勢圖時,主要的困擾是-發現到處都是可供交易的對象。我們需要一套更明確的方法,用以界定適合的交易機會。這些難題,可以藉由「時間架構」來解決。

     由於型態結構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重新界定(尤其是在較長期的整理過程) ,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交易的時間架構。譬如說,我們看好某個市場,那我們就必須知道:在哪個價格買進?目標價位在哪裡?時間架構如何?停損設定在哪裡?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,看多或看空是沒有意義的。

    走勢圖是交易價格的歷史紀錄,但交易要在及時市場進行,而且對於未來行情發展抱持著某種預期看法。想要成為成功的交易者,我們必須有適當而明確的時間架構。而對於進場策略與交易管理,應該擺在相同的時間架構上處理才有意義。

     交易風險管理是指如何管理交易的風險,這種程序是從部位建立開始,涉及一些重要部分。譬如說「信用擴張倍數」,是指每單位資本所能夠交易的合約口數。作者規定所能夠承擔的風險程度,不得超過帳戶資本的0.8%或1%,但實際水準往往只有0.5%。承擔風險程度是取決於進場價格與起始停損之間的關係。

   本章重點節錄如下:

1.交易者必須透過組織性方法,整理一套交易訊號系統。

2.交易者必須擁有一套涵蓋各個交易層面的計畫,包括如何進場,如何決定相關風險。對於多數專業經理人而言,每筆交易承擔的風險通常不會超過帳戶淨值的1%。

3.交易計畫必須涵蓋出場策略。

4.交易計畫必須處理風險管理議題;換言之,對於任何一筆交易,其承擔風險可以佔交易資本的多少比率?

 

CH7.成功交易者的特質

 

 

     作者認為成功交易者的特質有以下重要的部分:

1.熟悉交易訊號的相關知識(對於所進行的每筆交易,我們需要知道進場與出場的理由與動機。)。

2.培養耐心與交易紀律,正確貫徹交易訊號(如果不明確知道交易訊號究竟是什麼,談論紀律與耐心就毫無意義。一筆交易最終是否獲利,不該是評估該交易是否應該進行的關鍵。作者不讓自己過份執著於獲利,因為不能控制交易最終的結局究竟如何?唯一能夠控制的東西是:下單。)。

3.資訊回饋系統用以分析交易結果、並做相關調整(做相關的風險分析評估,避免自己犯下一錯再錯的愚蠢錯誤。要記住,市場永遠都會提供交易機會,不用鑽牛角尖想要報仇,每一筆交易都是新的開始。)。

4.信心躍升—在情緒與心理上有信心全力執行交易計畫(貪婪與恐懼驅動的情緒,會不斷引誘我們偏離正軌。各位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在這個領域掙扎,那麼你絕對不孤單,因為大家都一樣啊!)。

此心得為:林 煒 宬 證劵、期貨雙分析師分享

(好書需要大家來支持,若覺得此書很棒)

(請大家多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原著喔!)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元大期貨阿貴 的頭像
    元大期貨阿貴

    元大期貨林仁貴@部落格

    元大期貨阿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